你的購物車現在是空的!
在香港,不僅飲食文化多樣化,就連飲品也多姿多彩,融合了來自不同地方的各種獨特口味和傳統風味。儘管有花樣繁多的飲品,本地的飲品也不惶多讓。今天,筆者想說說五種本地飲品,揭示這些飲品背後的冷知識,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香港的本地文化。
1 黑牛
黑牛是香港茶餐廳的特色飲料,一杯可樂加上一個朱古力雪糕球,有部份食肆會雲呢拿雪糕球取代。
在7、80年代,美國人發明「黑牛」(Black Cow 亦稱Root Beer Float),是一種用根啤酒和雲尼拿雪糕製成的飲品,後來為了家家戶戶的小朋友也可以享用,就改為用可樂加朱古力雪糕製作(Coke Float),傳到香港之後更演變成不同種類的「牛」。
雪碧加雲呢拿或椰子雪糕的「白牛」、利賓納加士多啤梨雪糕的「紅牛」、忌廉汽水加芒果或菠蘿雪糕的「黃牛」。

2 鴛鴦
鴛鴦是奶茶混合咖啡,是一種發源於香港的混合飲品。
有着咖啡的香味和奶茶的濃滑,棕紅濃香,苦中帶甘,柔厚如緞,多數奶茶和咖啡比例是7:3但也並非固定不變。冷熱飲皆可,剛沖調好的鴛鴦一般不會加糖。奶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,不過鴛鴦的發源已不可考。鴛鴦通常成對出現,彼此不分離。
正如其名稱所示,香港特色飲料「鴛鴦」巧妙地結合了咖啡和奶茶,兩者都是「香港人的最愛」,有時用來描述香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。也是聯合國承認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3 檸樂煲薑
當你感冒時該怎麼辦?你會吃一顆止痛藥並看家庭醫生嗎?這時香港人會推薦一條秘方給你,據說它可以將體內所有的寒氣逼出,告別細菌!
檸樂煲薑是香港一種民間食療,就是字面的檸檬可樂煲薑。
具體起源已不可考,不過一般認為是與過往香港低下階層市民治病困難有關。在香港的公共醫療體系尚未發展的年代,一般低下階層市民難以負擔治病的診金,便會用一些民間流傳的方法舒緩不適,而暖水和薑就是可紓緩發冷及喉部不適。有趣的是,一般汽水會被家長認為是不健康的象徵之一,但子女生病時,家長仍會使用這個偏方來舒緩子女的病情。

4 鹹檸七
將一罐SevenUp/Spirit汽水倒入裝有鹽漬(腌製)檸檬的杯子中,這也可以算是一種老式的無酒精雞尾酒~
鹹檸七,是直接把新鮮檸檬切片,放入七喜裡面,類似檸檬可樂,約在二十世紀末出現在茶餐廳。
與上面檸樂煲薑相近的偏方,香港人相信這可以舒緩痰塞和舒緩喉嚨。

5 忌廉溝鮮奶
香港的一款混合飲品,是以前茶餐廳的特色飲品,現在幾乎都不見了,
不過現在可以在市面上看見類近的乳酸飲品,也算是這款飲品的延伸版。做法是把忌廉梳打與牛奶同時倒入杯中,不需攪拌兩者會自然混和。
忌廉蘇打水和鮮奶看起來似乎毫不相干,但事實是當它們一起時,會帶來意外的驚喜和美味!大家都可以試著在家製作~不一起倒也可以,不過味道會有點點不一樣,而且賣相也變得很不一,在此還是建議大家一起放。
有沒有感覺香港其實是有很多特色飲品?只是有些飲品很少地方提供,不再出現在大眾面前,才讓人慢慢覺得香港本地的飲食文化沒落。各位若有興趣,可到維基或飲食blog看看做法,或是到茶餐廳試著尋找這類特色飲品。